1月18日,臨近農歷小年,鞍鋼股份煉鋼總廠“技能大師”林學斌創新工作室收到兩個創新項目的創新“紅包”,林學斌說:“非常及時、有用,有了這12萬元的創新‘紅包’,我們創新項目的實施速度會更快。”
林學斌口中的創新“紅包”是鞍鋼為一線職工創新工作室開展創新活動建立的創新支持資金。在鞍鋼,和林學斌創新工作室一起收到這筆資金的還有劉加純創新工作室、徐鑫明創新工作室等26個職工創新工作室,首批252.6萬元職工創新支持資金助力59個職工創新項目順利起航。
為了加大對一線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支持力度,鞍鋼去年8月決定,每年投入400萬元建立職工創新支持資金,主要用于鼓勵和支持職工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重點支持廠級以上職工創新工作室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和新知識、新技術普及推廣等活動。建立職工創新支持資金的消息一經宣布,在鞍鋼職工中立即引起強烈反響,100余個一線職工創新工作室更是積極響應、踴躍參與,他們結合本單位生產需要,深度挖掘蘊含效益點、能夠消除生產瓶頸的創新項目。
林學斌創新工作室申報的“RH 大罐頂升激光位移測距”和“1號蓄熱氣站智能化控制”兩個項目現在已進入設備采購階段,這兩個“金點子”是他們根據現場實際提出的。林學斌說:“企業進行人力資源優化,我們在一線也積極想辦法,智能化控制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提出來的。RH 大罐頂升原來是用鏈條傳動,時常斷開,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我們就想改變這種傳動方式,讓生產變得更順暢。”
鞍鋼股份能源管控中心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劉加純春節前收到創新“紅包”后十分高興,“我們以前創新時遇到的一些瓶頸,通過這個創新資金就可以化解了,以前想做做不了的事,現在可以做了。”劉加純說,他和創新工作室的19名技術骨干承擔的鞍鋼公司級創新項目有4項,得到9.5萬元創新支持資金,其中僅前置發電機組系統升級一個項目研發成功后,就可為企業降低成本5000多萬元。回想起進入鞍鋼的28年來,自己從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退伍士兵,到成長為鞍鋼不可或缺的汽輪機運行技師,他這個“風機華佗”充滿了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