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鞍鋼集團提出推動釩鈦產業大發展,努力將其打造成“第三極”排頭兵。這一戰略部署既為攀鋼做強做優做大釩鈦產業帶來機遇,也為我們攀鋼成都材料院廣大科研人員指明了奮斗方向。
攀鋼的釩鈦新材料一直存在成分復雜、工藝窗口狹窄等短板,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傳統的模式無法滿足材料應用復雜性和多樣性需求,制約了研發進度。
我作為成都材料院數學計算研究所副所長帶領團隊,本著“一體兩翼,有承有啟”的思路,以人工智能驅動釩鈦新材料研發打開新模式。
我們團隊中的黨員帶頭攻堅克難,深度挖掘攀鋼數十年科研和生產數據,總結提煉成數據要素,獲得了釩鈦新材料的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能以及服役年限等核心數據?;诖?,我們開發出釩鈦新材料數學計算工具以及針對不同研發任務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夠在數字空間中完成釩鈦新材料虛擬研發、生產與全生命周期服役性能評價。
目前,我們所建立了釩鈦新材料數據庫,產品研發實驗批次從平均200次減少到平均20次,研發周期降到3年以內,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研發。
就拿高鐵鈦合金轉向架這個產品來說,我們僅用一周時間就從1萬余種候選材料中找到6種性能最優材料,成都材料院運用我們的成果在1個月內試制成功性能達標的鈦合金材料、用半年時間完成高鐵鈦合金轉向架設計和性能優化。
以人工智能驅動釩鈦新材料研發是我們取得的一個創新突破,但還有釩鈦高精尖新材料研發、釩鈦應用領域拓展、釩鈦生產成本控制等方方面面的難關等待我們去攻克。我們所將錨定國內外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不斷創新、奮力攻堅,高效協同攀鋼研究院各科研院所、子分公司,持續提升數據要素綜合利用能力,深耕人工智能領域,助力釩鈦產業成為鞍鋼集團“第三極”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