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正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雙師”職稱,實現技術革新436項,獲批專利40項,創造鞍鋼集團先進操作法3項,研發專有技術17項——鞍鋼股份煉鋼總廠首席技師劉鐵扎根一線17年,以實際行動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勇當創新尖兵,勇攀科技高峰,矢志“鋼鐵報國”,走出一條精彩的青春之路。
師從“技術大咖” 練就精湛技藝
劉鐵是土生土長的鞍山人,祖輩、父輩中都有鞍鋼人,“鞍鋼”的一切都讓年幼的劉鐵心馳神往,更在他稚嫩的心靈中種下了“鋼鐵報國”的夢想種子。
2007年,23歲的劉鐵從沈陽工業大學畢業,選擇到鞍鋼工作。
入職后,劉鐵被分配到當時的鞍鋼股份第二煉鋼廠連鑄點檢工區,從事RH真空爐的機械點檢工作。該RH真空爐是從德國進口的,技術含量高、配套裝置多、生產產品附加值高。為了盡快熟悉這個“洋工友”,劉鐵幾乎每天都“泡”在現場,卻始終沒有摸清它的“脾氣秉性”,處理故障時總是“按下葫蘆又浮起瓢”。
細心的劉鐵發現,每次在處理故障時,現場總會出現一位背著電工包的師傅,幫助大家快速解決了很多棘手問題。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師傅就是廠里的“技術大咖”——林學斌。年輕的劉鐵對林學斌處理故障時的那份從容淡定和輕而易舉心生向往,于是他找到林學斌:“林師傅,我想當您的徒弟,成為像您一樣的專家!”
林學斌看了看眼前這個急著拜師的小伙子,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從電工包里拿出一個U盤,告訴劉鐵,這里裝著上百個電氣故障處理案例,詳細記錄著各種故障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和解決方案,“這樣的積累,你能堅持做到嗎?”劉鐵鄭重而堅定地點了點頭。
一次檢修后,林學斌拿出幾本電氣專業書籍讓劉鐵學習。劉鐵很是不理解:“師父,我的崗位是機械點檢,電氣專業的知識我有必要掌握嗎?”林學斌語重心長地說:“現場設備越來越先進,想要真正‘吃透’它們,就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某個專業上,否則就是在‘盲人摸象’。”
林學斌的話深深地觸動了劉鐵,師父之所以成為廠里的“技術大咖”,就是憑著這份孜孜不倦、永不止步的求知精神。從此以后,不論林學斌處理什么類型的故障,劉鐵都會跟在后面學習,遇到不懂的地方隨時請教。下班后,職工們也常常看到師徒二人留在現場研究討論技術問題的身影。
對于當年對林學斌的承諾,劉鐵則牢記在心。每次處理完故障,他都像林學斌那樣做好記錄,將所有數據資料存入U盤。2018年,劉鐵正式拜師林學斌時,他的“故障處理記錄”已經存滿了6個U盤。
勇于擔當作為 破解行業難題
2013年,煉鋼總廠三分廠RH真空爐精煉設備經過10多年運行,一些功能已無法滿足生產需要,特別是真空室插入管噴補系統故障頻發,成為制約汽車鋼、電工鋼等重要產品生產的瓶頸。
這一問題像一塊大石沉沉地壓在劉鐵的心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那段時間,劉鐵每天都要抽出三四個小時跟蹤RH真空爐噴補機運行情況,細心地查看每一個作業環節。通過觀察研究,他認為必須對RH真空爐噴補機設備系統做一次“大手術”,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劉鐵提出想法后,一些人表示懷疑,認為行不通,但廠里的領導卻給予劉鐵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讓他放心大膽地去干。最終,劉鐵和同事們完成了RH真空爐噴補機設備系統全方位自主改造升級,使噴補系統故障率由占RH真空爐設備總故障率的80%下降到20%及以下。
多年來,劉鐵堅持迎難而上,勇于擔當作為,發揮自身優勢,破解了很多行業難題——
針對RH真空爐頂槍經常出現回火燒槍問題,他研發出防回火技術,徹底攻克了國內真空爐普遍存在的頂槍回火難題,創造了國內冶金行業RH真空爐頂槍使用壽命最長紀錄;
他發明的“真空泵系統檢測技術”使國內真空爐泵系統查找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故障查找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經濟效益顯著;
針對行業內部真空爐普遍存在真空故障難查找的技術難題,他創造出“兩圖一表故障查找法”并在全鞍鋼真空爐上推廣應用,效果良好。
……
憑借高超的技術技能和出色的創新能力,劉鐵曾榮獲全國發明金獎5項、銀獎6項、銅獎4項,國際特別嘉許金獎1項、國際發明金獎3項。同時,榮獲全國鋼鐵行業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和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全國總工會職工創新成果二等獎、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鞍鋼集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40余項。
集眾智匯眾力 加快創新步伐
隨著一次次成功,劉鐵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廠里很多人帶著問題找他請教。在交流研討過程中,劉鐵也漸漸認識到,技術創新不是一個人的事兒,只有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創造更多的成果。
“我想建立一個平臺,把我的經驗和技術技能分享給大家。”在煉鋼總廠黨委的支持下,劉鐵聯合當時全廠工藝和設備領域的突出人才組建了創新團隊。
創新團隊剛成立不久,就接到了一項重任——實現進口加渣機的國產化。
當時,國內鋼鐵企業普遍采用人工加保護渣的方式,經常出現加渣量不均勻的情況,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如果采用自動加渣的方式,雖然可以解決加渣不均勻的問題,但當時自動加渣機只有國外企業能夠制造,不僅價格昂貴,后續維護還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
接手任務后,劉鐵和團隊成員利用業余時間對加渣機開展研究。經過不斷論證與試驗,3個月后,他們成功研發出鞍鋼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結晶器保護渣自動加渣機,成本僅3萬元。
以該創新團隊為班底,“劉鐵創新工作室”隨之成立。如今,該創新工作室已經升級為“遼寧省職工創新工作室”和“遼寧省技能大師工作站”,工作室匯集了機械、電氣、煉鋼、連鑄等各類高技能人才165名。劉鐵和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們集眾智、匯眾力,累計完成400多項技術攻關,創效9000多萬元。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獲評“鞍鋼愛崗敬業楷模”后,劉鐵激動地表示:“今后,我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和同事們一道立足崗位、刻苦鉆研、不斷創新,為新鞍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實現‘鋼鐵報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