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6日舉行的鞍鋼“轉型升級 發展未來”專家論壇上,專家們達成共識,當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產能過剩、實產過剩,并將面臨債務、就業、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壓力和痛苦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過程。
對此,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認為,困難并不可怕,只要堅定信心,總能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鋼鐵企業在踏踏實實做好主業、多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產品的同時,可以在鋼鐵行業以外經營其他收益好的行業,從生產型轉變成生產服務型,將生產服務作為新的效益增長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也表示,鋼鐵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構筑集成的、多元化的、綠色的產業體系,這可以通過加強支撐性的支柱和拓展性的平臺來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對于鞍鋼目前的現實,專家們認為,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鞍鋼的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都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現在面臨的困難,是整個世界鋼鐵行業和中國鋼鐵行業的困難。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建議,鞍鋼一是要從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實現科技創新,產品升級。二是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實現管理創新,效益增長。要打造三個競爭新優勢:一是打造從占有上游原材料供應權益到滿足下游用戶對鋼材品種質量不斷提升的新要求,搞好服務加工配送的鋼鐵全產業價值鏈競爭新優勢,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市場占有能力。二是打造與做強做精鋼鐵主業適度相關的非鋼產業盈利新優勢,實現集團經濟效益穩增長。三是打造企業各類人才工作能力、創新活力競爭新優勢,實現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目標。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玠認為,鞍鋼的發展戰略首先要緊密圍繞“原料”和“市場”兩個重點,緊盯“成本”和“效益”兩個關鍵,控原料、搶市場、降成本、提效益。其次,在管理方面要通過優化管理、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要注重產品結構的優化,形成規模生產優勢與地域優勢;要加大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力度,不但能輸出產品,而且要輸出技術。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董強、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柏建仁分別從鋼鐵產業發展戰略、中船重工創新調結構、汽車用鋼發展的新趨勢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為鞍鋼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