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錦界光伏100萬千瓦、寧夏電力靈紹直流配套光伏100萬千瓦等一批百萬千瓦級新能源項目陸續并網發電;
西藏定結縣50MW光伏儲能項目并網成功,年平均發電量約8295萬千瓦時;
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梯級水電站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頂峰保供,高峰出力超過700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國資央企尤其是其中的能源企業不斷增加清潔能源供給,著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清潔能源總量不斷提升,為我國能源綠色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國務院國資委前不久舉辦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提出,新型能源體系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命脈,直接影響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大局。構建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不僅是能源央企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必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核心任務。能源央企要扛起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和推動能源轉型革命重任,發揮好能源央企的功能價值,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能源體系。
對于新型能源體系,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提出,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堅持先立后破,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就具體落地而言,國資央企如何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對于我國綠色發展至關重要。國資央企尤其是能源央企在此過程中占有比例大,轉型帶來的效果也更加突出?!鼻迦A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認為,目前我國能源保障中使用化石能源比例較大,國有企業在能源領域應發揮骨干作用,應積極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油氣等傳統能源向清潔低碳方向轉變。同時,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如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據記者梳理,目前大型央企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不斷加速,紛紛成立新能源子公司。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包括三峽能源、國電電力、國家電投、華能集團等約30家央國企成立新能源公司,業務范疇涵蓋了發電技術服務、風力發電技術服務、太陽能發電技術服務、儲能技術服務等領域。
此外,能源央企在風電、水電、核電等新能源領域處于國內領跑地位,已成為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等11家電力央企的新能源新增裝機容量約1.5億千瓦,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2%,累計裝機規模約5.6億千瓦,占全國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的53%。
“當前,國有企業應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有目共睹,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更是成為投資重點。”周麗莎說,通過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提升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僅有力地帶動了經濟發展,也在此過程中培育了一批有競爭力的綠色低碳領軍企業,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創新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國資央企要加快能源資源多元開發,統籌推進能源供給結構調整。特別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不同維度能源規劃的統籌協同,促進多種能源產業、新能源與其他產業耦合發展;推進“兩端發力”,發力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譜系化發展,深耕煤炭安全高效生產和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深化“兩個聯營”和煤電機組低碳化改造,積極推進煤系共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強油氣戰略保障能力;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質量發展,加快可再生能源規模質量開發,積極發展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