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新航向 新發展 來源:鞍鋼日報
2017-06-01
一切都在變,只有變化是永恒的。 在駛向“浴火重生、再創輝煌”彼岸的海面上,鞍鋼集團這艘航船的經緯度也在不斷變化。 這個由“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成長起來的鋼鐵企業,正面臨經濟發展新常態、產業發展新形勢的歷史節點。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自身生產經營的困境,需要鞍鋼集團做出正確的判斷,明晰發展方向。 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鞍鋼集團緊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韻律和節拍,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找準自身發展的定位和方向,開啟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實踐。 6:3:1,這是未來3至5年,鞍鋼集團提出的鋼鐵、非鋼、資源三大板塊營業收入占比。而此時,鞍鋼集團正向著這個目標,走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路上。 這是勢在必行的選擇——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和未來競爭力提升,必須現在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著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 產業結構調整,為什么“調”?經濟發展政策、行業發展形勢和自身發展需要交織的結果。 從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看—— 經濟發展減速,GDP增速回落,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推動經濟實現新發展成為必須思考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這為鋼鐵行業準確把握、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重要遵循。 從產業發展形勢看——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了鋼鐵產業的迅猛發展,鋼鐵需求已達峰值。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鋼鐵產業去產能成為新常態,鋼鐵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由高盈利期轉為低收益期,制造業中利潤率最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處理好調整產能與提升質量的關系,處理好發展新興產業與提升傳統產業的關系。鋼鐵行業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領域,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也恰逢其時。 從企業自身發展看—— 鞍鋼集團是偏重的穩態產業結構。鋼鐵產業和資源產業是鞍鋼集團重資產所在,如今卻雙雙進入低收益期,生產經營受到嚴峻挑戰。雖然鞍鋼集團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多元產業發展基礎,但多元產業對主業的支撐力還不夠、協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還不強。 正如唐復平董事長所言:“短期內困境可以通過改革、調品、創新等進行突圍。但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和未來競爭力提升,必須現在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著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 “早調整就會掌握主動權,晚調整或不調整就會陷入被動。”GE能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常青樹”,與其善于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方向和產業結構變動脈搏,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密切相關。一些國外先進鋼企紛紛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其鋼鐵主業銷售收入占比正逐年降低,新材料和金融、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銷售占比逐年提高。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只有明晰路徑、厘清思路,才能走得更長遠更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引,鞍鋼集團迅速拉開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大幕,深入思考和謀劃鞍鋼這艘鋼鐵“巨輪”的未來航向。 這是謀篇布局的調整——只有主干強壯、枝繁葉茂才能成為“常青樹”,鞍鋼集團要穩步發展鋼鐵產業、優先發展非鋼產業、協調發展資源產業,全力構建“631”產業發展新格局 產業結構調整,“調”什么?未來3到5年,鞍鋼集團鋼鐵板塊、非鋼板塊、資源板塊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60%、30%、1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點抓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并駕齊驅、現代城市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軍民融合發展的結構新格局。 “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打在優化調整自身產業結構上,加快由鋼鐵‘一柱擎天’向多元支撐發展的產業格局轉變,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彈性’,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4月15日,鞍鋼集團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高層研討班,唐復平董事長深刻闡明未來鞍鋼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與方向,明確指出,要穩步發展鋼鐵產業,優先發展非鋼產業,協調發展資源產業,全力構建“631”產業發展新格局。 這是鞍鋼集團未來產業結構調整路徑的核心之核心,更是目標的核心之核心。這樣的占比關系并非憑空而來,而是體現了對未來各產業發展的基本定位。 ——如果把鞍鋼集團比作一棵樹,鋼鐵產業就是“主干”,很多產業都是由鋼鐵衍生而出,鋼鐵產業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否則就會舍本逐末、丟根棄源,造成產業結構的坍塌。 ——非鋼產業是鞍鋼集團這棵大樹的“枝和葉”,具有較強的增長空間和發展后勁,特別是隨著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壯大,非鋼板塊會不斷“開枝散葉”,進而“枝繁葉茂”。 ——資源產業與鋼鐵產業有較強關聯度,鞍鋼集團礦山產業和釩鈦產業有基礎和提升空間,要與鋼鐵產業保持協調發展,鞏固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 從目前實際發展情況看,對照“631”比例,鋼鐵產業比重偏高,非鋼產業差距相對較大。 至2020年,鞍鋼集團的產業收入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增收50%。這意味著各個板塊的銷售收入都要按照比例大幅提升,才能不掉隊。這是對各板塊發展能力的巨大考驗,產業不發展就要萎縮,最終就會退出這個大結構。 “鞍鋼集團將圍繞這一增量發展目標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通過增量發展促進存量調整,在增量發展中優化產業結構。” “鋼鐵產業要注重內涵式和外延式發展,堅持強身健體、提質增效,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品系列;非鋼產業要加大投資支持力度,培育新產業、新業態、開拓新市場,重點培育發展金融、現代物聯+、智能制造等;資源產業要推進‘三個轉變’,在協調發展中,鞏固礦山產業資源優勢,提升釩鈦業務比例,提升資源產業市場競爭力。” ………… 鞍鋼集團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加快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至此有了明晰方向。 如今,鞍鋼集團產業結構調整思路正式納入集團公司2017-2019年三年規劃,成為鞍鋼集團未來三年產業結構調整綱領性文件。 這是改革創新的道路——產業結構調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要有新思維、新實踐、新狀態,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產業結構調整,怎么“調”?如何“攻”掣肘調整之“堅”,腦中要有新思維,胸中更要有丘壑,腳下要有新實踐。 上下同欲方能取勝,產業結構調整亦是如此。 理念是行動先導,理念如同大腦,指揮著腳往哪兒邁、勁往哪兒使。一場高層研討班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一次共識的再統一,一次攻堅的再動員。 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確定后,唐復平董事長相繼到鞍山鋼鐵、鞍鋼礦業、綜合發展公司、信息產業公司及下屬單位調研,召開科技工作座談會,與區域和板塊單位負責人進行談話,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的落地。 “兩化融合”是大勢所趨,唐復平就“兩化融合”相繼到信息產業公司、鞍山鋼鐵和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調研。要求信息產業公司要抓住發展機遇,乘勢而上,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動力和活力,通過提升服務水平提供有效供給,以大智慧、大胸懷、大氣魄實現企業大發展,成為鞍鋼集團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產業支撐單元。要求鞍山鋼鐵提升生產工藝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希望把鲅魚圈分公司打造成“兩化融合”的智能化樣板工廠。 非鋼產業是結構調整的關鍵。唐復平要求非鋼產業要有開放的思維,準確的定位,清晰的發展路線圖,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要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大融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進軍新產業、新業態,真正做到“立足鞍鋼,走向市場,孵化于母體,成長壯大于社會,又回饋鞍鋼”。 資源產業是重要一極。唐復平到礦業公司調研時希望該公司,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進由生產模式向經營模式轉變、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轉變、由內向型發展向外向型發展轉變的“三個轉變”有效落地,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礦山企業,在產業化發展和智能化創新型企業建設方面走前頭作表率。 “產業結構調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一定要切實抓好。9月份,要形成非常詳盡的可操作的產業規劃。” “堅決把非鋼產業調整到位。華山只有一條路——沖上去。只要我們找準發展方向,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 “要將產業結構調整納入契約化經營目標,簽訂一年期和三年期責任狀。” ………… 唐復平在多個場合強調產業結構調整思路落地,釋放出堅定的調整決心。 理念不會自動變為現實。如果沒有新實踐,藍圖再清晰、方向再明確,也難以把新理念轉化為新成效。 如今,鞍鋼集團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已下發,各子企業正緊鑼密鼓分析各自產業結構現狀,厘清調整方向和思路,制定調整方案和規劃,推動全集團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由規劃變為現實。 ——鞍山鋼鐵提出以調整升級為重點,穩步發展鋼鐵主業。在做精、做強鋼鐵主業的同時,依托穩定的鋼鐵主業產業鏈資源優勢,以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發展主線,構建新的戰略支撐和效益增長極,重點發展物流產業、清潔能源發電產業、煤化工產業、氣體產業以及金屬制品產業,打造鋼鐵產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生態圈。 ——攀鋼提出要穩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做強“釩鈦”和“鋼鐵”兩大主要產業,做優兩大基礎產業:礦產資源基礎產業和以CⅢ(現代物聯)、DⅢ(產業鏈金融)、GⅢ(產業鏈貿易)三大平臺為支撐的新興產業。同時,做好特色非鋼產業,將平臺支撐產業和特色非鋼產業打造成攀鋼的利潤增長極。 ——鞍鋼礦業公司以“協調發展資源產業”為原則,推進“三個轉變”,做好內部各區域和產線的協調、做大規模與延伸產業鏈的協調、礦業與鋼鐵的協調、國內和國外資源開發的協調。 ——鞍鋼工程發展公司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在立足鞍鋼“主戰場”的同時,積極著眼產業創新,以產品、服務為切入點,大力培育新產業,加快資源向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向優勢企業、品牌產品集中。 ——鞍鋼綜合發展公司堅持市場化方向,積極打造新材料、循環經濟、環保企業、新型耐火材料、現代農業和現代城市服務六大企業集群,促進企業由“內生型”向“市場型”轉變,提升企業生存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創效能力。 ………… 立足自身,瞄準市場,轉型升級,謀求突破,一場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升產業質量和競爭力的戰役正在鞍鋼集團內部打響。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在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成為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改革的勇氣和智慧正在我們周圍噴薄而出的今天,我們分明已經嗅到了春天的氣息…… |